桐君仁医教您如何正确煎煮中药!

许多朋友收到中药后,面对种类繁多的中药材,不少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困惑,煎煮时应该使用什么器具,药材需要提前浸泡多久,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?
别着急,下面一起了解,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

煎煮前的准备

器具选择:

首选: 砂锅、陶瓷锅、不锈钢锅。

忌用: 铁锅、铝锅(易发生化学反应)。

现代推荐: 专用电煎药壶/电煎药锅。

浸泡:

非常重要! 煎煮前必须用冷水浸泡药材。

水量: 一般以浸没药材并高出2-3厘米(约1-2指节)为宜。花草类、质地疏松的药材吸水多,可多加点水;矿物、贝壳类、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少,可少加点水。

水质: 洁净的自来水、纯净水、凉开水均可。

时间: 一般浸泡30分钟。夏季或气温高时可稍短,冬季或气温低时可稍长。让药材充分吸水膨胀,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。

煎煮火候和时间控制

火候控制:

武火(大火): 用于初始阶段,将药液快速煮沸。

文火(小火): 药液沸腾后,立即调至文火,保持微沸状态(药液表面有细小气泡缓慢冒出)。

煎煮时间(从沸腾开始计时):

一般药物: 头煎(第一次煎)约 20-30分钟;二煎(第二次煎)约 15-20分钟。

解表药(治疗感冒、发热等): 头煎 10-15分钟;二煎 10分钟。避免久煎导致挥发性成分散失。

滋补药(补益类): 头煎 40-60分钟;二煎 30-40分钟。需要较长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。

特殊药物: 严格遵医嘱处理先煎、后下的时间。

煎煮完成与药液处理

头煎:达到预定煎煮时间后,关火。用纱布或细孔滤网趁热过滤,压榨药渣,尽量挤出药渣中的有效成分。合并压榨出的药液。

二煎:非常重要! 药渣中仍含有相当一部分有效成分,应进行第二次煎煮。煎好后,滤取药液,压榨药渣。

合并药液:将头煎和二煎的药液混合均匀。这是最终服用的药量。

分次服用:将混合均匀的药液分成2份(早晚各一次) 或 3份(早中晚各一次),具体遵医嘱。

一般建议温服(温热时服用,不烫口为宜)。

特殊药物处理方式

先煎(先煮30-60分钟): 质地坚硬(如矿物、贝壳类:石膏、牡蛎、龟甲、鳖甲)或有毒性的药物(如附子、乌头),需先单独煎煮一定时间,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。

后下(头煎结束前5-10分钟投入): 含挥发性成分或久煎易破坏药效的药物(如薄荷、砂仁、豆蔻、大黄、钩藤),不宜煎煮时间太长。

包煎: 粉末状、带绒毛或易使药液浑浊的药物(如滑石粉、旋覆花、车前子、蒲黄),需用纱布袋包好再放入同煎,防止刺激咽喉或糊锅。

另煎:贵重药材(如人参、西洋参、鹿茸)需单独煎煮取汁,再与其他药液混合。

烊化:胶类药材(如阿胶、鹿角胶、龟板胶)应加少量水或黄酒加热融化后,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搅匀服用。

冲服: 某些贵重细料、不耐高温或易溶于水的药物(如三七粉、羚羊角粉、芒硝、朱砂),直接用药液或温开水冲服。

注意事项

饮食忌口: 服药期间应避免辛辣、生冷、油腻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是否忌口及食疗配合请遵医嘱。

保存方式: 药液密封后冷藏保存,服用前充分加热至温热再服。